requestId:685d54ee109c92.44844471.
肇慶市國民當局印發《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具體目標包養網為:生態環境持續改良;綠色低碳發展程度明顯晉陞;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晉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建設結果進一個步驟鞏固晉陞。
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前 言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開啟周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的第一個五年,是廣東省在周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第一包養網個五年,是肇慶市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關鍵五年。科學規劃“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安排,對我市安身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式,建設漂亮肇慶,具有主要意義。
本規劃根據國家和省對“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基礎請求和《肇慶市國平易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規劃藍圖,堅持戰略引領,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粵港澳年夜灣區西部生態樊籬”為總目標,堅持“以高程度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為抓手,深刻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統籌山川林田湖草沙系統管理”的總體思緒,著眼長遠、掌握年夜勢,系統謀劃“十包養故事四五”時期全市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指導思惟、基礎原則、重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辦法,奮力開創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新局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獲得新進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年夜勝利召開。
第一章周全開啟漂亮肇慶建設新征程
“十三五”以來,我市以環境質量改良為焦點,以解決凸起環境問題為重點,扎實開展環境淨化綜合管理,盡力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共贏,全市淨化防治攻堅戰獲得積極進包養網站展,勝利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周全完成“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目標任務。“十四五”時期,是我市是深刻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周全開啟漂亮肇慶建設新征程的主要五年,必須緊緊捉住嚴重戰略發展機遇,著眼長遠、掌握年夜勢,統籌謀劃全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融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鞏固晉陞肇慶市綠色生態優勢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成效,深刻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筑牢粵港澳年夜灣區西部生態樊籬,推動肇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獲得新的進步。
第一節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獲得嚴重成績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為指導,周全貫徹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堅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包養價格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省委、省當局關于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的戰略安排,以環境質量改良為焦點,以解決凸起環境問題為重點,圍繞《肇慶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重要指標、重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扎實開展環境淨化綜合管理,盡力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共贏,全市淨化防治攻堅戰獲得積極進展,勝利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周全完成“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目標任務。“十三五”是肇慶市生態環境質量改良最年夜的五年,也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認識水平之深、政策舉措之實、投進力度包養網ppt之年夜、群眾滿意度之高史無前例,為“十四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刻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摸索積累了不少勝利做法和寶貴經驗。
(一)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抓手,周全晉陞生態文明建設程度。
2016年12月,中共肇慶市第十二次代表年夜會對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做出嚴重安排,著力打造“綠色肇慶”brand;2017年9月,市當局印發《肇慶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6—2030年)》,周全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任務。開展創建任務以來,我市在健全生態文明軌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空間開發格式、推進經濟綠色發展、推進生涯方法綠色化、鼎力弘揚生態文明等多方面、全方位獲得了傑出成效,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我市先后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級歷史文明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叢林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等榮譽稱號,2020年進選“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名單,成為繼惠州市、珠海市后,廣包養網東省第三個獲得該項國家級榮譽的城市。
(二)堅決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改良獲得衝破性歷史性成績。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當局出臺淨化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凸起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采取斷然之策、很是之舉推進淨化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良。
強化目標導向,精準開展年夜氣淨化防治,年夜氣環境質量包養條件實現歷史性衝破。“十三五”期間,年夜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從2014年全省墊底上升至2017年全省第18位,超額完成國家“年夜氣十條”第一階段考察任務;2018、2019年空氣質量年夜幅改良,到2020年,六項淨化物(PM2.5、PM10、SO2、NO2、CO、O3)周全實現達標,年夜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并列第13位,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和PM2.5年均濃度(μg/m3)分別達到97.3%和23μg/m3,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比例、PM2.5年均濃度包養網、CO百分位數四項指標改良幅度均為全省第1位,超額完成“年夜氣十條”第二階段暨淨化防治攻堅戰考察任務;PM2.5、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良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第1位,獲得歷史性衝破。
凸起系統管理,打好水淨化防治攻堅戰,水環境質量實現嚴重改良。“十三五”期間,全市12個省考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6年的91.7%晉陞至2020年100%,劣Ⅴ類比例為0。2020年,地表水省考以下水質斷面綜合指數為3.1576,排全省第2位,在全國337個城市中,我市水環境質量排名第12位,全市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包養網飲用水水源水質均優于Ⅱ類水質目標,達標率持續堅持100%;羚山涌、石咀涌2條黑臭水體打消黑臭。西江、北江、賀江等年夜江年夜河支流肇慶段水質均優于Ⅱ類標準,此中,西江肇慶段225公里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道之一,西江交代斷面水質實現100%達標,有用保證肇慶和粵港澳年夜灣區國民群眾的飲水平安。
堅持風險底線思維,打好包養網評價泥土淨化防治耐久戰,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泥土環境風險獲得有用管控。“十三五”期間,我市加速推進泥土淨化本次知識競賽節目將問答與辯論結合。參賽者——嘉賓預防、分類治理、風險管控和管理修復等任務,落實泥土環境質量點位監測任務,推進泥土生態修復工程,受淨化耕地平安應用率和淨化地塊平安應用率均達到90%以上。完成了農用地泥土淨化狀況詳查和454個重點行業企業地塊的基礎信息調查任務。推進重金包養網屬排放企業、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農業面源、渣滓填埋場等的泥土淨化源頭防控任務。落實領導包村和涉危險廢物單位責任掛點,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排查整治,獲得傑出實效。認真實行醫療廢物及涉疫情污水污物的淨化防治監管職責,無力確保了我市環境平安。
推進全方位生態保護,生態環境指標逐年上升。“十三五”期間,我市著力構筑“三廊三網,四屏多點”生態平安格式。科學劃定城鎮、農業、生態空間,以西江、賀江、綏江為生態平安樊籬,實施“焦點優化、多極增長、山區拓展、綠屏保護”的國土開發總體戰略格式,構成了生態保護紅線、永遠基礎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把持線劃定階段結果。生態宜居程度持續晉陞,生態環境指數(EI)連續三年達到80以上。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我市周全完成傳統低效產業加入和整治晉陞任務目標,在全省率先完成在用190條陶瓷生產線的“煤改氣”任務,完成傳統低效產業轉型清單整改企業458家,近年來沒有審批過新建、擴建印染、造紙、冶煉等重淨化項目。加速打造“4+4”先進制造業集群,做強新動力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金屬加工4年夜主導產業,做優建筑資料、家具制造、食物飲料、精細化工4年夜特點產業。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列進國家級綠色園區,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13個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1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超額完成“十三五”能耗雙控目標和碳排放強度考察指標,“十三五”時期,全市萬元GDP能耗累計降落18.82%、碳排放強度累計降落25.30%。周全完成省下達的重要淨化物總量減排任務,2020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降落8.4%、11.5%、9.4%、9.3%。
(四)強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問題獲得有用解決。
高標準推進中心、省生態環保督察等整改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市累計完成中心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任務31項(共31項),省生態環保督察28項(共29項),督察整改任務獲得較好成效。完成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實現包養條件供水平安和水源地平安“雙晉陞”,城市發展和水源地保護“雙保證”。我市的重點河涌通過強力整治,慢慢恢復水清岸綠。
夯實基礎補短板強監管,生態環境管理才能顯著增強。“十三五”期間,全市88個建制鎮(鄉)生涯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2018年至2020年,新增城市(縣城)污水管網約538.34公里,新增鎮級污水管網651.54公里,完成老舊管網改革約63.3公里,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周全實行了“戶搜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生涯渣滓收運形式,全市村莊保潔覆蓋率達100%。城市生涯渣滓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共完成310條行政村綜合整治任務(省下達“十三五”任務248條行政村),完成8459個天然村生涯污水管理,管理率61.5%(省下達“十三五”管理率任務為55%)。
“十三五”期間,組建26個站點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網絡,實現縣級以上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建成4套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9套黑煙車抓拍系統。同步定制開發肇慶市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肇慶市機動車尾氣遙感檢測系統等平臺,實現數據整合共享。建成覆蓋西江、北江、綏江畔流及其重要主流的15個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建成中間城區10個效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點,監測才能年夜幅晉陞。
完美聯防聯控機制,全力保證生態環境平安。以水環境淨化聯防聯控為重點,不斷加年夜與梧州、賀州、云浮、清遠、佛山等周邊城市跨區域環境淨化聯防聯控力度,強化跨界區域環境平安建設,樹立健全信息共享、配合防控為基礎的跨界環境突發事務應急預警體系,啟動跨界地段(河段)環境聯合監測和跨界環境違法行為聯動監察等方面的一起配合。強化溝通共同,無力打擊跨區域環境違法行為以及不符合法令轉移固體廢物行為,構成較好跨界環境問題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全力保證生態環境平安。
強化環境監管和信訪處理,堅決維護群眾環境符合法規權益。開展年夜氣和水專項督查及重點流域、區域穿插執法行動,“十三五”期間,全市共出動環境執法10.81萬人/次,檢查企業4.48萬家/次,行政處罰案件2381宗,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169件宗,涉刑事案件81宗;處置四會市貞山街道黃家莊黃某不符合法令傾倒危險廢物涉嫌淨化環境犯法案進選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典範案例,處置2020年“廣寧縣北市鎮危廢傾倒案生態環境損害案件”遭到生態環境部及廣東省高級國民法院表揚。不斷完美群眾信訪渠道,加年夜信訪任務力度,落實信訪領導包案和信訪督辦任務,壓實屬地責任,持續強化信訪任務,堅決維護好群眾環境符合法規權益。“十三五”期間全市環境系統接到群眾來電來信等信訪數為1.96萬宗,面對面解決群眾反應的熱點問題,被省生態環境廳評為“2020年度環境信訪維穩任務成績凸起集體”。
(五)持續深化體制改造,樹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十三五”期間,以“黨委領導、當局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主線,貫穿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全過程,樹立健全長效機制。成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市委、市當局重要負責同道分別擔任市環委會第一主任和主任。出臺肇慶市環境保護責任清單,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系統垂改計劃正式印發,初步樹立市縣兩級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體系,7個原縣級環境保護機構和8個縣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完成上收并正式掛牌,生態環境治理體制運轉加倍順暢。周全奉行河長制湖長制,樹立河湖治理長效機制。初步樹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把持度,試行環評告訴承諾制和寬免制,樹立健全環境信譽評價、“雙隨機、一公開”、環境監管網格化全覆蓋治理等軌制,完美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催促企業落實治污主體責任。奉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精準打擊企業違法行為。加速綠色金融創新包養合約,積極推進廣寧縣林業碳普惠項目。奉行生涯渣滓分類,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涯方法。
以排污許可為焦點的固定淨化源軌制初步樹立,為實現減排治污供給保證。一是順利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以國家排污許可證改造為抓手,提早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實現全市固定淨化源排污許可證全覆蓋。全市共核發排污許可證1229家,實行排污登記11202家。二是周全完成第二次全國淨化源普查任務,全市普查對象數量11319個,基礎摸清淨化源排放底數,為深刻打好淨化防治攻堅戰供給數據支撐。
從目標指標來看,肇慶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設置的18項指標,除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減少、重點地區總氮減少和揮發性有機物減少等三個指標未統計外,其余均已順利完成。
表1“十三五”規劃重要目標指標完成情況
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減少%指標中,2015年值的數據為排放總量數據,單位為萬噸。
第二節 對標漂亮肇慶建設任重道遠
“十三五”肇慶市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獲得顯著成效,可是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本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獲得最基礎緩解,對標漂亮肇慶建設請求,對標國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仍存在一些凸起問題需求切實加以解決。
(一)生態環境質量周全改良的基礎仍不堅固。
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良包養故事難度年夜。一是臭氧淨化問題仍舊凸起。臭氧構成機理復雜,加上受地形、區域傳輸等多原因影響,我市臭氧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比例從2013的24.7%上升到2020年的54.0%,亟需摸清臭氧構成機理,加強VOCs和NOx協同減排,強化區域協同解決臭氧防治問題。二是揮發性有機物深度管理任務有待加速,涉VOCs排放行業的分類分級管控、管理程序有待加速,管理辦法有待升級。三是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基礎單薄,任務艱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路徑、途徑仍不夠清楚,急需加速碳達峰碳中和研討,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以及碳普惠任務。
水環境質量晉陞任務需持續發力。一是河涌水體“微容量、重負荷”現象依然存在,重點流域水質達標基礎仍不堅固,部門考察斷面存在超標風險,水生態修復尚屬起步階段,保好水壓力持續加年夜。二是部門主流河涌水質仍為劣V類,河涌內源淨化和存量淨化問題未最基礎解決,淨化持續輸出,河涌管理任務重。
泥土、地下水淨化防治任務有待加強。我市泥土和地下水淨化防治任務起步晚、基礎單薄。淨化源頭管控、建設用地部門聯動監管等有待進一包養情婦個步驟加強,農用地平安應用程度有待鞏固晉陞。監測網絡尚不完美,信息化程度和共享水平不高,監測才能亟待加強。泥土、地下水淨化成因復雜,基層技術支撐單薄,防治難度年夜。
(二)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問題依然凸起。
全市煤炭、石油等傳統化包養石動力占比仍較高,此中煤炭占動力總消費的比重仍超過1/3(2018年至2020年煤炭消費量分別為697.15萬噸、646.15萬噸、486.67萬噸,分別占全市動力耗費總量的45.68%、40.95%、32.17%),且重要集中在煤電、水泥、陶瓷、紡織印染等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或加入還任重道遠。同時我市經濟體量總體較小,經濟疾速發展成為全市高低的急切期盼,“十四五”期間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高程度保護下的高質量發展面臨較年夜挑戰。
(三)環境管理才能程度亟待晉陞。
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仍存在短板。一是部門鎮級生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于設計規模考慮偏年夜、老舊破損管網未修復、配套管網雨污分流不徹底、末梢管網建設和進戶接駁未完美等緣由,形成污水處理廠負荷率和進水濃度偏低。二是農村生涯污水搜集率有待進步,部門已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存在缺少管護、人工濕地出現梗塞、凈化才能降落、污水產生量少、運維資金缺口較年夜、污水進水濃度偏低、運行不夠穩定等問題。三是部門村級生涯渣滓搜集、轉運設施因無法滿足現行生態環境保護請求,需進行升級改革或另行選址重建。四是我市尚未有具備處理處置鋁灰資質的企業,鋁灰處理處置成為困擾我市固廢危廢處置的難題。
生態環境保護監測預警才能有待進步。一是基層監測站生態環境監測程度不高,暫無法完整滿足轄區內重點監控企業的日常監管請求。二是突發環境事務應急監測才能無限,應急裝備較為落后,人員培訓缺乏,與當前應急監測任務需求存在必定的差距。三是監測數據綜合剖析才能需求晉陞,缺少有用的信息化手腕,對淨化成因剖析、趨勢研判等才能未能適應精準的監測預警需求。
全平易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仍有待晉陞。生態環境宣傳方法方式仍不夠靈活多樣,部門企業治污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渣滓分類、綠色消費、節水節電等綠色生涯方法尚未完整轉化為公眾的自覺行動,全平易近生態環境素養有待晉陞。
第三節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面臨新機遇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進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標的目的、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周全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良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嚴重機遇。
(一)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周全踐行,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供給了強年夜思惟指引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平易近族永續發展的最基礎年夜計。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年夜會確立了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基礎遵守,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供給了最年夜動力和氣力源泉。在習近生平態文明思惟的指引下,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機制的不斷完美,各級黨委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意識廣泛進步、責任不斷強化,各部門齊抓共管、主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局勢正在構成。
(二)新發展理念周全落實,生態環境質量改良內生動力慢慢增強。小康社會周全建成,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晉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良具備傑出的經濟社會基礎。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的愿景加倍明確,降碳成為引領綠色發展的總抓手,倒逼產業、動力、路況等低碳轉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資源動力應用效力不斷晉陞,用水總量穩定降落,煤炭消費進進平臺期,傳統重要淨化物排放已跨越峰值穩定步進降落通道,資源環境壓力無望舒緩,生態環境質量改良的內生動力慢慢增強。
(三)構建新發展格式等嚴重戰略周全實施,生態環境保護迎來歷史新機遇。“十四五”期間,我市圍繞經濟發展加倍高質量、生態環境加倍漂亮、國民生涯加倍幸福等目標,堅持產業強市、制造業優先,加速建設粵港澳年夜灣區西部制造新城;深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周全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全力推動城市空間優化和品質晉陞,加速建設粵港澳年夜灣區現代新都會;周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深化改造開放,激發現代化建設新活氣;高程度建設文旅名城,不斷增強文明軟實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筑牢粵港澳年夜灣區西部生態樊籬;堅持以國民為中間的發展思惟,不斷晉陞國民的生涯品質。新發展格式等嚴重戰略周全實施,對優良生態環境品質的需求加倍急切。有助于包養甜心網從更高站位、更年夜格式、更寬視野上協同包養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程度保護,筑牢粵港澳年夜灣區西部生態樊籬。
(四)改造創新周全深化,“年夜環保”“年夜監管”“年夜管理”新體系加快構成。周全樹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的組織領導不斷加強。機構改造將疏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進行有機整合,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淨化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著力實現“一個貫通”和“五個買通”,有利于生態保護與淨化包養俱樂部防治任務統籌協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反動正在醞釀衝破,5G、物聯網、年夜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深度發展,新技術、新業態將給生態環境管理帶來老手段、新形式,將加速晉陞環境管理才能和管理程度。
TC: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