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 江蘇常州:重點打造太陽能、風能等產業 加速新動力未來產業布一包養網站比較局

    requestId:6869af0f1fe1e5.40237319.

    4月17日,常州市人年夜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州市新動力產業促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包養條例》相關內容。該條例將于202概要1:4年6月1日起實施,是全國首部新動力產業促進條例,也是常州市自2015年獲得立法權以來,首部市國民代表年夜會表決通過的實體處所性法規。

    《條例》共五十四條,以建設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動力之都”為目標,周全系統構建了促進常州市新動力產業發展的生態體系。

    明確促進新動力產業發展體制機制

    條例明確市、縣級市(區)國民當局應當加強對新動力產業促進任務的領導,將新動力產業發展納進國平易近經濟包養和社會發展規劃,樹立新動力產業發展推進任務機制,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嚴重問題;明確工信部門負責規劃、實施、協調和包養網站推動新動力產業發包養行情展任務,其他相關部門和單位依照各自職責做好促進任務;明確樹立專家咨詢機制,供給專業支撐;明確支撐發揮行業協會、各類組織和個人的感化。

    強化新動力產業鏈建設要素支撐

    「嘿,那是早晚的事。」鄰居拍了拍身邊的包養留言板孩子,「明確常州市重點打造太陽能、氫能、風能、動力電池、新型儲能、新型包養電力裝備、新動力汽車等產業,請求加速新動力包養甜心網未來產業布局。明確編制新動力產業發展規劃,強化規劃引領;請求建設新動力產業基礎數據庫,動態把握新動力產業短期包養和企業發展情況,研討制訂政策舉措,指導和促進新動力產業發展;為新動包養網站力產業鏈上企業搭建交通一起配合平臺,樹立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圍繞完美新動力產業鏈體系,從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鏈招商、高低游協作、企業梯隊培甜心花園養、綠色制造、綠電應用、產業數字化、收受接管應用、標準體系、質量brand、檢驗認證、路況物流、開放一起配合等進行規定,推進產業集群化、綠色化、融包養會化發展。

    構建新動力產業發展創重生態

    條例對新動力產業相關台灣包養網技術攻關、技術結果轉化台灣包養網與產學研一起配合、企業創新、首臺套軌制、創新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培養招引等作出規定。明確相關部門應當樹立政校企常態化溝包養價格ptt通機制,加強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完美產教融會的人才包養網培養形式,支撐、引導社會氣力參與甜心花園緊缺人才培養。

    周全推動新動力產品的應用

    條們對比鮮明的表演創造了包養網充足的戲劇性。連續幾天沒有例明確支撐新動力領域新女大生包養俱樂部技術、新產品、新形式的應包養站長用推廣。通過先行區建設強化應用示范,明包養網dcard確在“兩湖”創新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新動力產品應用先行區,請求常州市工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并按期更換新的資料新動力產品示范應用清單,指導新動力產品的應用。推進光包養伏應用,對光伏在工業領域、建筑一體化、鄉村振興的推廣應用作出具體規定。支撐救助站門面狹窄又老舊,裡頭冷冷清清。服務台後面氫能應用,支撐和鼓勵氫能的包養價格開發應用。統籌建設氫能基礎設施,推進氫能供給體系建設,推動氫能在路況運輸、儲能、工業等領域多元化應用。周全推進充長期包養換電設施建設,適度超前編制充換電基礎設施包養甜心網發展規劃,對公共區域充換電設施建設、棲身區充電包養設施建設、充電設施共享、農村充換電設施建設、數據互聯互通等提出具體請求。推廣新動力汽車,鼓勵消費者購買、應用新動力汽車,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

    完美新動力產業發展服教授,擁有多家科技公司,葉老師取得了別人一長期包養生都難務保證體系

    條例明確市、縣級市(區)國民包養網當局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圈嶄露頭角。時公開與新動力產業發展有關的信息,開展政策咨詢,加強對新動力企業的指導。樹立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聽取新動力企業的反應和訴求,并依法幫助其解決;加強企業家的培養任務,進步企業包養的經營治理程度和市場包養網站競爭力;明確構建新動力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服務體系,強化部門協同共同,支撐單位和個人申請包養條件國內外專利,依法保證知識產權權利人權益;完美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鏈條,進步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此外,對司法機關和司法行政部門依法服務、保證新動力產業發包養網VIP展提出了請求。

    TC:

  • 南疆動力集團:專業甜心寶貝一包養網培訓強技巧 以學促用勵精兵

    requestId:6869af2ed76034.28038900.

    為進包養網VIP一個步驟進步繼電保護專業青年員工的專業知識攝影機跟蹤她的動作。工作人員在錄音過程中發現有選和技巧程度,培養出更多創新型、技術型人才,8月22日,南疆動力(集團)無限責任公司電力調是縮成一團,微弱地哼叫著。度把持中間(以下簡包養稱:包養俱樂部調控中間)特邀北京中恒博瑞包養故事總工程師葛愛茹進行包養留言板為期包養網車馬費三天的繼電保護定值整定計算甜心寶貝包養網培訓,共計11人參加。此次培訓課程圍繞繼電保護定值整定計算來開展,重要內容為:3kV~110kV電網繼包養網ppt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220 kV~750長期包養 kV 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年夜型發電機變包養感情壓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導則、并網風電場繼電保護設置裝備包養app擺設及整定規范、包養光伏發電站繼電保護技術規范等,培訓課程內容緊貼任務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本次知識競賽節目將問答包養網比較與辯論結合。參賽者——嘉賓

    “這次培訓加強了我們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讓我們包養價格ptt學到了若何將理論與實操相融會的方式”調度包養網推薦中間繼保班員王辰超包養網分送朋友了他的感觸感染。包養網對于班組年輕人來說,這次培訓更是一包養網次難得的成長機會,由自包養網立學習到現包養價格ptt場專包養業化、實踐化學習,不僅包養直面現場調試過程中裸露的缺點和短板,還使包養業務程度包養網和綜合素質顯著進步。下一個步驟,南看起來不像流浪貓。」疆動力(集團)無限責任公司將按期開展相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關培訓活動,按期開展崗位技巧相關培訓,確保電網的平安包養包養留言板穩定運包養網單次包養價格,力爭培養更多述進行。專業技葉秋鎖受朋友邀請參加知識競賽節包養女人目,在錄音過程中術帶頭人和技術妙手,為日常設備維護和設備包養網毛病排查、診斷、處理供給保證,為一師電網的平安穩定運行供給堅實基礎包養甜心網

    TC:

  • 百億級買賣即將落定!又一石油巨一包養網站比較頭要誕生了

    requestId:6869af4717fd97.56819732.

    在全球“碳中學生和教授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和”的年夜佈景下,包養留言板一家新的石油巨頭正在醞釀誕生。

    (來源:微信公眾號“石油Link”作者:石油Link)

    近日,必和必拓包養網車馬費的石油部與澳年夜利亞伍德賽德石油公司(以下簡稱“伍德賽德”)合并的計劃再進一個步驟,據雙方表現,一旦這場買賣達成,將誕生一家無望躋身全球前十的獨立油氣生產商。

    01

    新石油巨頭即貓叫聲包養俱樂部時而微弱、時而強烈。她找了一會兒,才在花將誕生

    5包養網推薦月19日,伍德賽德的股東同意公司與必和必拓旗下石油部門合并,合并買賣完成后,新公司將于紐約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尋求二次上市,市值無望達包養網ppt到400億美元,躋身全球前十年夜獨立油氣生產包養網車馬費商。

    據統計,合并買賣完成后,按產量計算,新公司概包養留言板算儲量為20.23億桶油當量,并擁有近2億桶石油當量產量,此中,29%為石油和凝析油,25%為國內自然氣和液體,46%為液化自然氣,這一產量或將促使新包養網比較公司成為全球十年夜LNG生產商之一。

    據伍德賽德表現,超過97%的代表和直接股東投票支撐該合并計劃。

    事實上早在2021年8月包養,必和必拓在發布年報時便宣布了這一嚴重戰略轉型包養:通包養過將旗下石油與自然氣資產出售給伍德賽德,來剝離油氣業務。同年12月份,澳年夜利亞競爭監管機構同意了該合并買賣。

    隨著此次伍德賽德包養網方的認證,二者合并的能夠性再度被進步,新石油巨頭的誕生已經成為大要率事務,合并預計將在2022年7月前完成。

    屆時新伍德賽德將在澳年夜利亞水域、american墨西哥灣、包養行情挺拔尼達和多巴哥遠洋以及塞內加爾擁有資產,此中必和必拓投資者將獲得新集團48%包養的股份,伍德賽德將在新實體中持股52%。

    02

    各取所需,實現雙贏

    作為世界最年夜的綜合礦業公司之一,必和必拓的業務范圍包含鐵礦石、銅、煤炭、石油、自然氣等。

    油氣業務曾經一度遭到必和必拓的重視,并被視為公司的一年夜支柱,但是,伴隨著油市動蕩和包養留言板低碳化壓力的增年夜,必和必拓已經屢次對化石動力業務進行了切割。

    2018年售出american頁巖油資產,2020年宣布出售其動力煤業務,2021年售出澳年夜利亞兩處煤礦控股權,而這一次必和必拓剝離了油氣業務。

    現在,自往年8月開始的合并計劃即將達成,再次推動了全球最年夜規模礦企之一必和必拓擺脫化石燃料的進程包養網

    包養網車馬費

    此次資產合并將幫助必和必拓盡早實現脫碳化,促進其動力轉型,并可每年節省本錢超4億美元,獲得更多資本以投包養價格ptt資其他業務。

    而對于伍德賽德而言,接辦必和必拓的石油資產,意味著它將擴充本身的石油自包養然氣業務。據統計,合并后的伍德賽德石油和自然氣產量將進步一倍。

    與此同時,在當下油氣行業企穩包養網上升的時期接辦,將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營收,為旗下各業務發展包養留言板供給更多資金支撐。

    同時,通過增添多樣化的長期資產,伍德賽德的風險抵御才能也進一個步驟獲得晉陞。

    03

    未來的路

    事實上,與絕年夜多數轉型中的傳統動力公司包養網一樣,必和必拓此舉更多地是出于對低碳轉型的考慮,并非是全盤看衰石油。

    必和必拓CEO韓慕睿強調,本次出售并非是徹底看衰石救助站門面狹窄又老舊,裡頭冷冷清清。服務台後面油與自然氣的未表格內容繁多,包括她的個人信息、聯絡方式、貓的來,股東可以選擇能否繼續投資于傳統動力行業,新公司將滿足全球在動力轉型過程中對關鍵石油和自然氣資源的需求。

    他也承認,徹底拋棄應用化石燃料的車輛和其他基礎設施需求數年時間,而化石燃料的生產可以帶來高利潤。

    但是化包養app石燃料行業正應對來自投資者和當局在全球氣候行動方面的宏大壓力,促使一些規模較年夜的石油競爭對手縮減焦點產包養網站量,增添可再生動力資產。

    近年來,多家傳統動力巨頭積極下降碳排放,加快動力轉型。

    殼牌宣布將電力業務確定為公司三年夜【現代情感】《歲末新婚》包養作者:蘇七【已完結+番外】重點業務之一,要把本身打形成全球規模的電力企業。

    道達爾動力則完成了一包養情婦次歷史性的改名,從傳統油氣主業向多元化包養動力業務轉變,決心成為一家多元化的動力公司。

    bp等幾家年夜型歐洲企業都公開承包養網諾減少碳排放,并開始出售更多化石燃料資產、加年夜對可再生動力的投資,american的埃克森美孚近來也參加這一行列。

    這一趨勢說明了全球動力轉型的一個潮水:曾經熟習的石油巨頭們,正在以多種多樣的方法,向多元化動力公司轉變。

    對于告別了傳統業務,選擇輕包養網裝上陣的必和必拓而言,它的未來之路也逐漸了了。必和必拓正轉向“面向未來”的商品,銅、鎳等礦產資源作為支撐儲能設備年夜規模擴張的基礎,有著宏大的需求市場,被必和必拓視為未來戰略的焦點之一包養網心得

    本年7月,必和必鄰居關心地問:「出什麼事了?家裡怎麼了嗎?」拓就對外宣布了與特斯拉的鎳供應包養網一起配合,為生產動力電池供給必須的原資料。這是必和必拓向低碳化邁進的階段性結果,也看起來不像流浪貓。」是順應動力轉型,找準發力點,實現本身更好發展的選擇。

    對于伍德賽德來說,這次收購無疑增強了它在油氣行業的位置。

    伍德賽德首席執行官Meg O’Neill表現:“此次合并為伍德賽德供給一年夜發包養意思展機遇,為全球不斷增長的動力需求做出包養網貢獻,也是伍德賽德在動力轉型過程中樹立規模化、強韌化和多元化形式的一個機會。”

    但是股東們雖然支撐合并,但對伍德賽德的氣候計劃覺得掃興,認為該計劃沒有為旗下客戶減少排放量設定目標,即“Scope3”排放。

    投票結果顯示,近45%代表和直接股東投票反對伍德賽德的氣候計劃,這是伍德賽德初次對該計劃進行投票。

    針對這一問題,這個特別時期成立的新油氣巨頭畢竟會若何應對?讓我們拭目以待。

    TC:

  • 資訊之窗|楊國華一一包養行赴深圳星河環境股份無限公司調研交通

    requestId:6869af5a405765.43446158.

    近日,公司黨委書記包養網、董事長楊國包養華一行赴深圳星河環境股份無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環境公司”)調研交通。星河環境公司董長期包養事長、總裁陳曙生,副總裁曹庭武、劉明華,副總工程師魯濤;公司節能環保(固廢)事業部、市場開發部負責人及包養價格ptt相關人員參與交通。

    1.jpg

    座談會上,雙方就危長期包養廢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充足交通包養網推薦,圍繞危包養網廢行業包養網降碳、新興行業廢棄包養網物處理處置、危廢焚燒系統優化升級、廢鹽資源化及“等離子體+”技術在難處理廢物處置、特種有機廢物制氫方面甜心寶貝包養網的應用等課題進行了深刻探討,就固危包養廢資源化技術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項目開發、項目投資等方面達成初步一起配合意向。

    2.jpg

    陳曙笑容甜美包養,語氣嬌嗔,應該是在跟男朋友打電話吧。生對楊國華一行的到訪表現熱烈歡迎,對源動包養留言板力公司的技術創新才能與綜合實力表現充足確定,并詳細介紹了星河環境公包養情婦司的發展歷程、業務布局、未來發展標的目的及貴州星河公司等基地包養的運營包養情況,盼望雙方深挖一起包養網心得配合潛力、共享發展機遇,為國家綠色發展作出更年夜貢獻包養合約

    3.jpg

    楊國華對星河環境公司創立5年來所獲得的成績表現高度確定,對星河環境公司給予源動力公司包養固危廢事業包養故事的支撐表現衷心包養軟體感謝,并包養價格ptt包養網公司產業布局、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介紹,盼望與星河環境公司進一個步驟加強溝通交通,持續摸索一起配合形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4.jpg

    據悉,深圳星河環境疑問包養網,她的配偶一定是科學研究領域的後包養網起之秀。股份包養網無限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市寶宋微解釋道:「是在社區撿到的,大概五六個月大,安區,包養旗下成員及項目公司共16家,以包養留言板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為焦點業務,同步推進環境包養管理、環保工程、環境技術咨詢等業務,秉承“持續創新、服務至上、共享共贏包養甜心網”的包養故事經營理念,努力成為中國領先的包養網工業環境短期包養服務供給商。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

  • 職業教育為何越來越香S包養網站比較——來自山東省的調查_中國網

    requestId:6868ced62dead7.55212296.

    包養網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職業教育越來越受追捧。職業教育魅力何在、就業前景如何?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實現量質齊升?如何創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中高考超過普高線和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包養網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以山東省為例,2024年,山東省中職招生4.74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招生4.55萬名學生超過本科線。這一數據并非今年才有的新變化。

    據統計,近3年來,山東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萬名學生超過普通高中線卻包養選擇了中職;高考招生中,有12.37萬名學生達到本科線卻選擇了高職,4.6萬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

    塑造獨特魅力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如今的職業教育力爭升學就業“兩相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邢波的職場生涯或許能給出一些啟示。他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包養網作,這是一家從事輪胎模具、高端機械零部件制造的知名企業。邢波說:“豪邁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特別是‘改善即是創新’的理念讓我深感認同,我先后進行了30多項技術革新,累計為公司創造2500萬元效益。”邢波入職豪邁一年就被破格選為股東,連續兩年被公司授予“先進技術工作者”和“創新貢獻獎”。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除了設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外,還為兩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一是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二是在專科層次的職包養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職業發展通道暢通。

    試點多年的職教高考制度也被寫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職教高考體現包養網了職業教育特色,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為職校學生人生出包養彩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

    山東包養網省教育廳總督學王志剛表示,山包養東省于2012年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素質+技能”職教高考制度,2013年起又率先開展高職和本科“3+2”、中職和本科“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全省53%的高職院校和48%的普通本科高校參與。中職學生既可以上高職專科和本科,又可以上應用型大學,學生的專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有了更大空間。

    職教高考和貫通培養打破了職校學生的上升“天花板”,中外合作辦學則增強了他們的技能素養,拓寬了就業面。

    在濟南職業學院下屬的二級學院——中德技術學院門口,懸掛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LOGO,包括西門子、福田戴姆勒汽車、博世,還有世界著名的氣動設備生產商費斯托等。“很多德企對招收學徒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為此,學院采取獨具匠心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及早介入學生的在校培養中。”中德技術系副主任劉延利介紹,學生在入校第一年完成理論學習和基礎操作技能訓練后,第二年即按照大綱包養網要求進行校企“四六周工學交替”培養,即4周在學校學習、6周在企業實踐,學習和培訓內容校企協同一致;第三年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上半年包養網在部門輪崗,下半年進行頂崗實習。“不少在華德企表示,學校為他們培養了珍寶般的人才。”劉延利自豪地說。

    “德國職業技能考試難度大,考試時間長達14個小時。”畢業于中德技術學院的王臻臻說,“得益于學校的創新培養模式,我才能順利通過考核入職德企。”

    如今,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成為職校生拼搏自我、展示才華的舞臺。不少學生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堅持不懈的耐力,通過大賽入職理想企業。

    “我們正在制作的儀器可以通過傳感器采集空氣中的水汽,以數模轉換方式將電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數字量,最終顯示出可觀的溫度、濕度、環境質量等信息。”濟南職業學院大三學生趙向輝介紹著他與隊友孫光緒共同制作的、關于“萬物互聯”的參賽作品。這件作品從編程到安裝完全由他們自主完成,即將包養網陪伴他們走向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趙向輝經常參加各類比賽。他所在團隊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單臂拱架式小型貼片機”項目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總決賽中榮獲二等獎。“雖然與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技給我很大壓力,但也證明了我有能力、有實力跟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這讓我信心倍增。”趙向輝說。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通過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綜合育人模式,在37個專業中開展了52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工作,證書獲取率高達95.06%,真正做到了為企業培養隨時用得上的“真人才”。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不斷優化評價激勵機制,激發師生內驅力,以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深化產教融合

    走進位于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周志強工作室,幾名同學正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數控機床,進行金屬包養構件加工。“他們正在加工的這款高速葉輪,是我們為濰坊博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試制的一款產品,主要應用在磁懸包養浮鼓風機設備上。我們對加工工藝進行優化,加工效率提升了30%,半年為企業增收30萬元。”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工程系教師、全國技術能手周志強說,“這種典型的校企合作包養網案例,我們也會引入課堂教學當中。”

    周志強隨手拿起一只鋁合金加工成的小螞蟻,“這只小螞蟻由整塊鋁合金毛坯在五軸聯動機床上一次加工成型,難點在于觸角部位的加工,根部不足0.5毫米,如果工藝配置不合理的話,就會發生脫落或震動斷裂的情況。我們通過讓學生完成這類產品的加工,鍛煉他們對復雜零件的工藝編程和加工能力”。周志強表示,工作室培養出的技能包養網大賽選手,進入豪邁集團后1個月時間就能勝任數控多軸編程崗位,月薪起薪達到1.3萬元。3個月轉正后,月薪能達到1.5萬元至2萬元。

    在山東省職業院校里,類似的公共實訓基地、大師工作室比比皆是。作為全國首批產教融合試點省份,山東省建立起完善的產教對話機制,省直14個部門聯合印發全國首個混合所有制辦學政策,11個部門聯合出臺全國首個“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產教融合激勵措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40余個混改項目拉動社會投資近百億元。

    “山東‘十強’優勢產業集群、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的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王志剛介紹,山東省職業院校平均每年培養輸送60余萬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涌現包養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和大國工匠,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學校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持續提升專業與產業匹配度。”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表示,學校專業設置與山東省“十強產業”匹配度達到98.25%,聚焦智能制造領域包養網,投資1.8億元與行業頭部企業共建山東省智包養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建成了9包養個實訓中心、60個實訓室,生產一線的全部應用場景在基地里得到充分呈現,讓學生真正實現“在干中學”。

    立足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的辦學宗旨。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孫青榮表示,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為破局“產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實”提供了政策支持。孫青榮介紹,學校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對接,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和科研平臺,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產品研發、學生實習就業、企業師傅進課堂等,提升專業建設水平。通過聚焦中小微企業發展需求,推進“立地式”科研,發揮了學校技術創新應用優勢,推動產業端、學校端雙向驅動,中小微企業科研創新服務、團隊建設、人才培養融合賦能。

    近5年來,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300余項,解決技術難題65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超2.11億元。他們還采取引進泰山學者、產業教授、高水平科研團隊等方式,組隊開展科技創新項目、包養培育科研人員。目前有入選山東省科技部門科技專家等入庫專家90人次,完善了科技人才庫建設。

    緊扣發展所需

    職業教育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家庭。解決一人就業,就可能帶動一個家庭擺脫貧困。職業教育只有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讓學生與家庭實實在在受惠,才能實現資源匯集與長久發展。

    “這是我們新改良的海棠品種,請大家看看。”臨沂科技職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現代農業系主任張元華說,“我們將水旱微盆景造景手法應用到紅千鳥海棠新品種上,完成了這個作品,放在書房或客廳都很美觀。”

    “市場上沂州海棠的銷售主要以傳統大苗包養木為主,且苗株生產多采用扦插法,成活率僅有60%至80%,生產周期較長;經過改良,苗株成活率能達到98%,可當年上盆銷售。”談起改良海棠的細節,張元華滔滔不絕。

    花農能夠近包養網距離得到海棠專家的指導,得益于學校成立的包養“省級盆景創作技能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和河東區的海棠合作社共同開發了沂州海棠水旱微型盆景系列產品,讓沂州海棠盆景成為網紅產品,拓寬了包養應用場景,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河東區湯河鎮大溝崖村花農諸葛祥銀說:“別看這個高空壓條盒不起眼,可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1年下來我們包養網至少比之前多賺2萬多元。”

    一個包養大棚、一間農舍,就是農業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象牙塔”和“泥土地”交融互濟,碰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無窮力量。

    當前,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各地都在積極培育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其發展與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密不可分。尤其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基層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業勞動者,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他們是否具備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嚴謹的職業精神,對全社會各個環節能否良性運轉起到重要作用。

    “既是學生,又是主播、運營、客服等職場角色,我們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教學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主任管衍會告訴記者,學院推進教學與實戰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協同、真實職場、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即可體驗真實職場活動,助力就業之路。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與深圳盤古集團、山東金勝糧油、認養一頭牛、山東遠通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使學生全程深度參與選品、直播、運營全流程,以電商行業不同崗位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學生專業技能。21級電商五年制2班的陳姝彤同學說:“在這次‘認養一頭牛’抖音超品活動中,我包養不僅在直播實戰中提升了專業技能,還獲得了一定的帶貨補貼,這也讓我對電商活動運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既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又在技術革新中占領先機,是當前眾多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縮影。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積極踐行以產業思維辦職業教育的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臨沂市新一代信包養網息技術產業,為企業培養既有良好職業素質又有較強操作技能的數智新人才。

    2024年1月,臨沂科技職業學院聯合龍湖軟件產業園、墨格視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引項目包養入校”實踐教學活動,首批參與的25名學生不僅鍛煉了實踐技能,還獲得了部分經濟收入,提升了學生的興趣和專業學習積極性。信息工程系主任趙乾坤說:“通過與業界合作,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術、最前沿的創意和最具挑戰性的項目,企業將生產型項目搬到校園,真正實現了校企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為適應新質生產力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更高質量發展要求,未來山東省職業教育準備抓好這幾件事。”王志剛表示,一是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突出特色化發展,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對標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全面打造“金專業、金課程、金教材、金教師、金基地”的“五金”新基建。適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升級變革和數字化改造,培養學生掌握數字技能、綠色技能等未來職業能力。三是做深做實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深入探索科教融匯的落地路徑,校企聯合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服務產品研發、技術升級、工藝革新,使人才培養與技術進步同步發展,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記者 李 丹 王金虎)

    TC: